阿尔茨海默病血液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发布日期:2025-01-21点击量:1110次编辑:szbyjy_admin

1.jpg


新版AD血液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指南解读,血液p-Tau217检测获<Ⅰ类推荐、A级证据>意见。单分子阵列技术助力AD血液检测迈进新阶段。


2024年10月24日,中科大施炯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欧启水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晓春教授代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在知名杂志Medicine Plus在线发表了《阿尔茨海默病血液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原文题为“Blood-based biomarkers of Alzheimer’s disease—A guideline for clinical use”。

01

指南提出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认知障碍疾病。然而,即使在专门的记忆门诊,临床医生也很难区分AD患者与其他类型的痴呆,例如额颞痴呆(FTD)、帕金森病(PD)相关痴呆和血管性痴呆(VaD),从而导致AD患者的误诊率超过30%。AD的神经病理学诊断取决于β-淀粉样蛋白(Aβ)在神经元中的沉积和过度磷酸化tau蛋白(p-tau)的细胞内聚集。因此,开发易于获得、可靠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诊断工具对于AD的诊断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早期患者。由于临床症状滞后于神经病理学10-20年,因此在认知障碍变得明显之前,大脑中可能已经存在大量积累的Aβ沉积物。此外,现在已经出现了各种针对Aβ病理学的抗体疗法,它们可以清除大脑中的淀粉样蛋白斑块,从而减缓认知能力下降。实现AD的神经病理学变化的早期发现对于这些疾病修饰疗法(DMT)实现有效的临床结果至关重要。


AD特异性病理的检测以及实现个性化和准确的诊断对于评估疾病分期、进展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2024年,由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协会(NIA-AA)发布的最新修订版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分期标准中已经提到—准确的血浆生物标志物检测可以用于AD诊断,表明了血液生物标志物在AD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来自中华医学会两个委员会的专家—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和检验医学分会,共同制定并提出了本指南,用于中国AD基于血液的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02

阿尔茨海默病血液生物标志物汇总

指南对现有科学研究中的阿尔茨海默病血液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简要的汇总,包括Aβ42/Aβ40比值、磷酸化形式的Tau蛋白(p-tau181、p-tau217、p-tau23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其他神经退行性标志物(神经丝轻链蛋白NfL、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 TRPC6以及外泌体等)。


根据现有研究结果,AD患者血液中Aβ42/Aβ40比值降低10%,磷酸化形式的Tau蛋白比健康人升高2-4倍,但是由于其含量极低,通常低于1pg/mL,需要通过超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实现准确检测,如单分子阵列Simoa技术。GFAP作为神经元炎症发生的生物标志物,也可参与到AD的临床诊断,并与p-tau181的诊断性能接近。而NfL作为神经损伤生物标志物,可以对AD患者神经元损伤程度以及临床药物试验或治疗进行及时监测。血液中脑源性的Tau蛋白(BD-Tau)被证实与脑脊液中脑源性的Tau蛋白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这表示血液中的BD-Tau可能是用于预测AD导致的神经退行变化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此外,已被研究证实的TRPC6 mRNA,在AD患者大脑和外周血中的含量均比健康人显著降低,也有望用于AD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为早期药物干预治疗提供基础。另一种仍处在研究探索阶段的新型样本为外泌体,也有望在未来成为AD诊治的检测载体。


03

阿尔茨海默病血液生物标志物推荐意见

指南采用证据质量和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方法对证据级别及推荐等级进行分级。


表1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标准

2.jpg

血液生物标志物在A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推荐意见

(1)血液Aβ42/Aβ40诊断AD痴呆的预测价值中等,可用作早期筛查工具(Ⅱa类推荐,A级证据)

(2)血液p-tau181和p-tau217水平与AD源性的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或AD患者高度相关(Ⅰ类推荐,A级证据)

(3)血液GFAP有助于区分AD痴呆和非AD痴呆(Ⅰ类推荐,A级证据)

(4)虽然对AD诊断的特异性不够,但血液中的NfL可用于评估神经退行性变,并帮助监测AD病理的进展(Ⅱb类推荐,A级证据)

血液生物标志物在AD早期筛查中的潜在应用推荐意见

(5)血液Aβ42/Aβ40可用于AD高危个体的早期筛查(Ⅱa类推荐,A级证据)

(6)血液p-tau181和p-tau217可用于AD高危个体的早期筛查(Ⅰ类推荐,A级证据)

(7)高危人群在预筛AD病理后,需要通过脑脊液Aβ42/40、p-tau181或p-tau217检测,或Aβ PET以确认AD特异性病变(Ⅰ类推荐,A级证据)

血液生物标志物在预测AD疾病进展中的应用推荐意见

(8)血液的p-tau181、p-tau217、GFAP和NfL可用于评估AD疾病进展(Ⅱa类推荐,A级证据)

血液生物标志物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联合使用推荐意见

(9)APOE基因型检测联合血液AD生物标志物可用于诊断AD源性的轻度认知障碍MCI或临床前AD人群(Ⅱa类推荐,A级证据)

(10)脑结构成像结合血液AD生物标志物可用于诊断AD源性的轻度认知障碍MCI或临床前AD人群(Ⅱb类推荐,B级证据)


指南中还指出,为了将AD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推向临床应用,还需要建立统一标准化的外周血采集和处理方案,如采血管类型、离心机参数以及样本冻融循环次数等。除此之外,不同种族群体之间的生物标志物水平存在差异,患者本身生活方式、身体情况(身体质量指数BMI等)、疾病状态也有可能影响血液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因此,需要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阐明这些因素对血液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提高血液生物标志物的临床诊断价值。


《阿尔茨海默病血液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的制定与发布,肯定了血液生物标志物在A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明确了各类血液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推荐级别,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了可参考的指南。p-tau181和p-tau217,作为含量极低的血液生物标志物,由于其对于AD鉴别诊断的高度准确性,被推荐为AD临床诊断和早期筛查中<Ⅰ类推荐,A级证据>的生物标志物。单分子阵列Simoa技术,凭借着其极高灵敏度和对AD血液生物标志物识别的高度准确性,已成为AD临床诊断领域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Jiong Shi, Qishui Ou, Xiaochun Chen, Blood-based biomarkers of Alzheimer’s disease—A guideline for clinical use, Medicine Plus, 2024, https://doi.org/10.1016/j.medp.2024.100057.


来源:IVD分享库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内容部分信息来源网络,旨在学习交流与分享,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的,权归原出处所有,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如存在不当使用或侵权的情况请联系后台删除。
 
qq
QQ在线咨询
qq
QQ在线咨询
qq
QQ在线咨询
销售部王经理1:13776123012、销售部王经理2:18602997851